Q:
羅醫師您好:
有研究報告指出,感染者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的死亡風險會因為種種原因(如服用PI引致TG/LDL上升,病毒本身引起的長期炎症等)而倍增。既然感染本身已經算是風險因子,感染者可否在已權衡利弊(如腸胃出血,或經已從飲食運動吸煙飲酒等生活習慣改變著手)的情況下考慮預防性投藥,長期服用低劑量阿士匹靈作預防手段呢?
美國的USPSTF有這樣針對一般人(尤其是>45歲)的指引http://www.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org/uspstf/uspsasmi.htm
當然感染者應該先與主治醫師一同商談包括年齡,生活習慣,家族病歷史,凝血情況,血脂膽固醇,藥物交互作用等才有定案,但羅醫師對成年感染者(可能只是30歲而未達一般非感染的心血管疾病高危群族定義,即男士45女士55)的預放性投藥有甚麼看法?
畢竟在現今HAART能有效延長壽命的前題下,感染者所面對的重大考驗就從一眾機會性感染轉至因長期受感染所帶來的種種系統性影響。沒有感染者希望控制了病毒卻死於心臟病或其他併發症。肯乖乖吃藥的不少,但我相信會服用補充劑或其他預防性藥物的也不少。
請賜教!
A:
關於45歲以上男性感染者長期服用阿司匹靈,我的態度會比較保守。台灣人有胃潰瘍的比例不小,如果長期用阿司匹靈容易導致胃出血。我會在有其他危險因子的情形下,估計心血管疾病十年風險偏高,才去建議服用阿司匹靈。心血管疾病的十年風險估計可以參考http://heartvalley.blogspot.tw/2009/05/blog-post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