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羅醫生您好,
前陣子到台大醫院做匿篩時,抽血錢都惠照力跟當事者講述空窗期以及感染率。但是有些問題想釐清:
(1)從最早的儀器靈敏度,已可以把空窗期由六個月降至目前最保守的三個月。但諮詢人員又說台大的儀器靈敏度基本上已經可以把空窗期再降到6~8週。這說法似乎不是跟所謂抗體要多久時間才能產生有關,反而是抗體早已產生,只是機器靈敏度有沒有辦法測到較為微量的抗體是嗎?不然因為靈敏度的提高而使得空窗期得以縮短,跟體內抗體產生的時間做關連性應該是無關的才對。請問我這樣的理解是否有誤?
(2)諮詢人員又提到關於無套肛交的感染率是10%,無套口膠則為6%,這些數據都跟一些國外的醫學研究高出相當多(有快高出10倍左右)。所以也想請教羅醫生,這種說法似乎是把最嚴重的(類似雙方都在行為中出血接觸,並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是乘上最高風險倍數算後出來的結果。請問這樣的說法會不會過於誇大?
A:
空窗期是『驗不到』抗體的時段,包括『尚未產生抗體所以驗不到』、『已產生抗體但太微量而驗不到』。你想問的確定率,包括『陽性真的是陽性』、『陰性真的是陰性』,這兩個是不同的機率數字,會互相干擾,而且資源不是無限的,要算成本效益、要做取捨,已經超出留言版可以討論的範圍(小論文式的題目)。無套肛交的感染率是1%-30% (0號),0.1-10% (1號)。無套口交的機率沒有好的估計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