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羅醫生您好,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留言,內容如下:
“從去年的5月3號開始,hiv的陰影一子跟著我,我b在5月3號在軍中被檢查出來,之後我每個月都去驗,驗到9月都陰性;中間,我害怕被感染也都沒性行為,12月初我b被醫生檢查出有梅毒,我怕我也被感染,也去檢查。但,這次不是得梅毒,是hiv。第1次西方未確定,我以為我還有機會,經歷了2次西方墨點,這次逃不過,是確認了。”
可以請問一下,上方的案例,照道理說,9月驗出是陰性,12月驗的話應該也都會是陰性,為什麼她驗出來會是陽性呢?是因為他的空窗期與其他人不同,較長嗎?我真的很擔心,因為我在一月初與陌生人發生危險性行為,正常來說我只要經過三個月檢查陰性就可以排除感染嗎?
A:
台灣的HIV感染者總數已經超過兩萬人了,就算出現一個空窗期超過3個月的罕見案例,也是符合期望值的,還要確認是否真的這段期間都沒有任何性行為(包括口交)、檢查是否有C肝影響到空窗期、所做的檢驗是否有偽陰性的可能。不過,這些都不是這位個案目前最應該關心的問題,請各位不要去擾亂他。我還是重申,滿12週抗體陰性就可以排除HIV,是全球公衛界的共識。沒有理由因為單一個案,就把空窗期的共識延長,讓所有人沒完沒了的焦慮。